王基文 大公网 | 新加坡联合早报网 | 地平綫月刊 | 南方报业 | 凤凰周刊 | 鏡報 | 信報 | 中国台湾网 | 集邮者之家 |
《順風相送》證釣嶼屬中土/ 王基文
2006-11-7 |
香港民間保釣團體的「保釣2號」,不久前抵達釣魚島海域宣示中國主權。日本內閣秘書長鹽崎恭久下令:「他們若有登陸日本領土尖閣諸島(按:日本篡改釣魚島列嶼的稱謂)之嫌疑,就當嚴正對應,展開驅逐行動。」日本國土交通部長冬柴鐵三表示:「在無批准之下擅自登陸,我們有權將之拘留。目前勸告他們盡快離開(日本)領海。」27日,中國立即向日本提出抗議,其中強調,中國民眾宣示釣魚島主權的行動是完全正當;中國不承認日本對釣魚島的所謂「實際控制」和「執法權」。這兩點,反駁了日本說辭。 中國固有領土 釣魚島列嶼乃是中國固有領土,其海域屬於中國海域,其資源歸中國所有,這是眾所周知的客觀事實,明清時期中外史籍有大量記載,其中明初《順風相送》,有關釣魚島列嶼的記載,亦為鐵證。 《順風相送》「原本」不存,現存《順風相送》一書,為明朝謄抄本,本型20.4公分乘12.6公分,每頁9行,每行24字,封面稍殘,為極珍貴孤本,現珍藏於英國牛津大學波德林圖書館,封底有拉丁文題記,言此書是牛津大學校長勞德大主教於1639年所贈。是書,十六世紀就在歐洲流傳,據說勞德曾收購歐洲一所耶穌會大學之藏書,《順風相送》即為其中之一。此書可能是在華傳教士購買帶回歐洲的。 《順風相送.福建往琉球》記載:「太武放洋,用甲寅針七更船,取烏坵。用甲寅並甲卯針。正南,東牆開洋,用乙辰,取小琉球頭。又用乙辰,取木山。北風,東湧開洋,用甲卯,取彭家山。用甲卯及單卯取釣魚嶼。南風,東湧放洋,用乙辰針,取小琉球頭,至彭家,花瓶嶼在內。正南風,梅花開洋,用乙辰,取小琉球,用單乙,取釣魚嶼南邊;用卯針,取赤坎嶼;用艮針,取枯美山;南風,用單辰四更,看好風;單甲十一,取古巴山,即馬齒山是麻山、赤嶼;用甲針,取琉球國為妙。」 文中表明,作者共航行五次,前四次未到琉球國,第五次才抵達目的地琉球國。其中,第三次到達釣魚嶼;第五次從釣魚嶼南邊駛過,經赤坎嶼(赤尾嶼),到達琉球王國中山王朝那霸港。五次航行,多次校正航向,詳細記錄了航線上的各島嶼名稱、航向和里程。 官方文獻具國際法效力 文中出現的釣魚嶼、赤坎嶼(赤尾嶼),是現存史籍中首次記載的。此書是現存最早記載中國官方發現、命名和使用釣魚島列嶼之古籍,具有重大歷史價值。 《順風相送》卷首敘末云:「永樂元年,奉差前往西洋等國開詔,累次校正針路,牽星圖樣,海嶼水勢山形圖畫一本,山為微薄。」 文中指出,《順風相送》,成書於明永樂(公元1403-1424年)初年,圖文並茂,作者是奉旨前往西洋等國宣布皇帝詔書欽差使節,多次校正航向。 因此,《順風相送》,不單純是明朝使臣的航海記錄報告,作者既是欽差使節,也是代表中國政府勘查領土版圖和宣示中國主權的官方文獻,具有國際法效力。 日本最早到過釣魚島列嶼的,是福岡人古賀辰四郎,時間為公元1885年;日本把釣魚島篡改為「魚釣島」的,是西村舍三,時間為公元1885年;日本將釣魚島列嶼篡改為「尖閣群島」的,是黑田岩恆,時間為公元1900年,都比《順風相送》作者發現、命名和使用釣魚島列嶼晚了近五百年。釣魚島列嶼,是中國人最早發現的,最早的名稱是中國人取的,用的是中國名字,依據「名從主人」慣例,無疑是中國固有領土。 《順風相送》「原本」作者,並非中國官方最早發現、命名和使用釣魚島列嶼者,在他之前派往琉球的使節,回國後所撰的文獻檔案,由於存放檔案處所遭「回祿之變」失火化成灰燼,蕩然無存,所以,《順風相送》明朝謄抄本,遂成現存最早記載中國官方發現、命名和使用釣魚島列嶼的史籍。明嘉靖十三年(公元1534年),禮部尚書夏言的奏疏中有云:「禮部查封琉球國舊案,因遭回祿之變,燒毀無存」。《順風相送》「原本」屬於此類檔案,或許亦為此火燒成灰燼。 上述引文中,赤坎嶼和赤嶼,不是同一島嶼。赤坎嶼是今赤尾嶼,赤嶼亦稱赤島,為今阿嘉島。前者屬釣魚島列嶼,是中國領土;後者屬慶良列島,為琉球王國領土。日本刻意將赤坎嶼和赤嶼等同,從而把中國的赤坎嶼說成是「疏球屬島」,居心叵測。《順風相送》「原本」成書之年不詳,學者有不同說法。筆者認為,應是明永樂初年,為公元1404年或1405年。其作者亦不詳,筆者認為,和明朝派往琉球王國第二任冊封使時中,都是奉旨開詔欽差使節,到達琉球王國時間均為公元1404年,因此,二者若是同一人,並非不可能。 作者首航是明永樂元年(公元1403年)中,五次航行往返需時良久,各次又要間隔一些日子。按慣例,使節到琉球王國後還需逗留一段較長時間,成書應在返國之後,於公元1403年內完成任務,斷無可能。明永樂元年要派冊封使去琉球王國冊封新國王武寧,作者五次航行是為進一步探準航線,作者若不是時中,成書之年應在公元1404年。如果正是時中,由於需要及時向朝廷報告,成書之年不會超過公元1405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