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基文 大公网 | 新加坡联合早报网 | 地平綫月刊 | 南方报业 | 凤凰周刊 | 鏡報 | 信報 | 中国台湾网 | 集邮者之家 |
扁「四不一没有」是幌子/ 王基文
2006-2-9 |
|
|
|
2006年大年初一,陈水扁扬言:目前已是认真考虑废除「国统会」及「国统纲领」的适当时机,以彰显台湾主体意识;要认真考虑以「台湾」的名义重新申请加入联合国;希望今年内将台湾新「宪法」定稿,明年举办「新宪公投」。陈水扁这些言论,顿时引起台湾岛内外一片哗然。国民党主席马英九立即予以严厉谴责,指出陈水扁要为春节讲话招来风险负全责;美国国务院感到惊讶,马上发表声明反对,重申「一个中国」政策,不支持台湾「独立」。 「不动武」与「无意动武」 其实,陈水扁「四不一没有」承诺,本是幌子,似有实无。2000年逼于强大压力,乃是权宜之计,以拖待变。2002年8月3日,他错估形势,抛出两岸「一边一国」、「公投立法」,已经自卸「四不一没有」伪装。现在,泛蓝阵营已和大陆达成「一中」共识,两岸通过和解,最终迈向和平统一,已露曙光。故而,他铤而走险,进一步大拆大卸「四不一没有」伪装,赤膊上阵,想由「渐进式台独」转为「急独」。他这次放话,是在试探大陆和美国反应,不可忽视。 2000年陈水扁胜选前,高喊:「台独万岁!」上台后,从未放松落实「台独」政策。 2000年3月18日,陈水扁胜选。4月15日,陈水扁曾强调了自己的「三不」政策:不搞「公投入宪」;不推动「两国论」;不更改「中华民国国号」。他还声称,若大陆不动武,台湾就不宣布「独立」。即「四不」承诺。 5月20日,陈水扁在就职仪式上说:「只要中共无意对台动武,本人保证在任期内,不会宣布独立,不会更改国号,不会推动两国论入宪,不会推动改变现状的统独公投,也没有废除国统纲领与国统会的问题。」 前者「三不」政策,没有提出附加条件。而台湾不宣布「独立」的条件,是大陆不动武。后者「四不一没有」承诺,附加条件比前者更苛刻,即「中共无意对台动武」。 前者,「大陆不动武」,是指行动,即大陆无意对台动武行动,台湾就不宣布「独立」。后者,「中共无意对台动武」,其中「无意」是指无主观意向,即大陆不仅无动武行动,而且主观上还要无动武意向,想都不可以想,只要心里想动武,就是「有意」,就不符合其附加条件,陈水扁就不保证在任期内承诺「四不一没有」政策。总之,陈水扁的附加条件,是要求大陆承诺放弃对台使用武力。 权宜之计以拖待变 然而,大陆一贯宣称,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但绝不承诺放弃对台使用武力。大陆的这个基本方针,陈水扁是很清楚的。他明知大陆绝不承诺放弃对台使用武力,其「四不一没有」承诺的附加条件,却偏偏是「中共无意对台动武」,这种承诺,实际上是似有实无。 陈水扁专修法律,精于文字推敲。「无意动武」,较之「不动武」,是倒退,较之没有提出附加条件,更是倒退。 针对陈水扁「5.20」就职讲话,通篇贯穿「台独」主张。 2000年,陈水扁是在强大压力之下,不得已提出「四不一没有」承诺,这只是权宜之计,目的在于以拖待变,将来伺机逐步否定「四不一没有」承诺,推行「五要」:要废除「国统纲领」与「国统会」,要推动「两国论入宪」,要推动改变现状的「统独公投」,要更改「国号」,要宣布「台湾独立」。后来,他正是沿著这个方向推行其「台独」政策,步步升温,越走越远,火越玩越大。 「5.20」讲话刚过,陈水扁就不接任国统会主任,架空「国统会」,使之成为虚设。陈水扁否认「九二共识」,不接受「一个中国」原则,就是坚持「两国论」,推翻「国统纲领」,使之名存实亡。所谓「也没有废除国统纲领与国统会的问题」,这个保证早已被陈水扁否定了。 后来,陈水扁「台独」言行更是变本加厉。他支持2002年5月11日「台独」各派在台北举行「台湾正名」大游行,要求「制定新宪法,更改国号」、「成立台湾国或台湾共和国」。翌日,他在接受美国《新闻周刊》杂志采访时表示,不管国际社会承认与否,台湾已经是「一个独立国家」。同年8月3日,公然抛出「一边一国」、「公投立法」,等等。 如果台湾宣布「独立」,就会引爆台海战争,造成生灵涂炭。对海外中国人来说,两岸人民都是同胞;对海外华裔来说,两岸民众都是炎黄子孙。手心是肉,手背也是肉,任何一方受到伤害,都是于心不忍。两岸贵和避干戈,和合神龙复腾飞。 中国历代强盛时期,都与社会稳定分不开。两岸和平统一之后,整个中国(包括两岸四地)的综合国力就会不断提升,将来超越汉唐不算奢望,二十一世纪就是中国人的世纪。现在,是振兴中华的大好时机,两岸人民应以复兴中华为第一己任。 两岸和合 神龙腾飞 孔子「和论」,中心思想是:「以和为贵」,「和而不同」。可表达为,求和存异不苟同。 和而不同,有两层含义:一是原则性,不与错误苟同;一为包容性,求和存异。 和同之辨,和属对立统一,同为等同。求和存异,即寻求共识,保留歧见。共识非同乃是和,智者求和非寻同,有异统一方生和。和为新物,犹如化学反应;同乃原物,好似物理作用。求同存异,系通俗语言;求和存异,乃科学界定,俗称求同存异,其同实为和,并非等同。 依据「和而不同」含义,一是原则性,不与「台独」苟同;一为包容性,两岸求和存异,即寻求共识,保留歧见。两岸通过和解,争取早日实现和平统一。 由于中国正在崛起,在国际事务中,扮演著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许多国际事务中,美国需要求助于中国合作,如朝核、伊核问题等等,中国大陆对美国的重要性,已远远超过台湾。台湾民进党政府朝小野大,对美国的利用价值急剧下降。国际关系,没有永久敌友,多讲利害。两岸统一,阻力主要来自美国因素,中美关系正在改善中,美国因素作用也在削弱中,有利反「独」促统。陈水扁推动法理「台独」,触犯大陆底线,寄望美国出兵保台,到时落空,不足为奇。久分终必合,这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谁也阻挡不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