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基文   大公网 | 新加坡联合早报网 | 地平綫月刊 | 南方报业 | 凤凰周刊 | 鏡報 | 信報 | 中国台湾网 | 集邮者之家
小泉拜鬼為後任留惡例/王基文
2006-8-16
小泉純一郎刻意選在最敏感的「8.15」日本戰敗投降紀念日第六次前往參拜靖國神社,顯然是執意美化侵略戰爭,給後任首相留下一個惡例,必將嚴重損害中日關係。

靖國神社為軍國主義溫床,供奉有二戰甲級戰犯的靖國神社,更是軍國主義的象徵。日本首相前往參拜,絕非個人自由和宗教信仰,而是代表國家的行為。

1988年4月28日,昭和天皇裕仁對宮內廳長富田朝彥傾訴心聲說:「我在(神社)祭祀甲級戰犯的那時(1978年)之後,就不再參拜,這可是我的真心話。」此為裕仁不滿靖國神社祭祀甲級戰犯的重要發言。裕仁還說:「不管怎麼說,大戰是我最討厭的往事。」裕仁發動二戰侵略戰爭,晚年還能後悔,小泉竟頑固不化。2006年7月20日,《日本經濟新聞》頭版頭條首次爆出這一裕仁口述記事簿內的遺言,引起日本各界的廣泛關注,產生很大反響,但小泉當天卻表示:「這對參拜毫無影響。」小泉真是執迷不悟。

執意美化侵略戰爭

近期,日本《朝日新聞》調查顯示,有超過60%的日本民眾,反對小泉再度參拜靖國神社。中韓政府,也對小泉要第六次參拜靖國神社提出嚴重警告。中國並已召回駐日大使王毅,對小泉要再度參拜以表警示。

然而,小泉純一郎在下月離任之前,不顧昭和天皇裕仁留下筆錄「不再參拜靖國神社」的遺言,不理睬中韓的嚴厲警告,漠視日本國內過半民眾的反對,竟然刻意選在最敏感的「8.15」日本戰敗投降紀念日第六次前往參拜靖國神社,顯然是執意美化侵略戰爭,為軍國主義招魂,蓄意向中韓等國進行嚴重挑釁,使本已處於谷底的中日關係、韓日關係雪上加霜。

小泉這一參拜行動,把多年來與中韓交惡的參拜靖國神社問題推向最高峰,給後任首相留下一個惡例,必將嚴重損害中日關係。「8.15」香港時間早晨6:45,小泉身穿西裝正裝,帶領大批隨從,顯示以首相身份進行公式參拜,性質嚴重,中國政府早晨立即發表強烈抗議。

關鍵在於,靖國神社是軍國主義的象徵。

明治政府野心勃勃,定下百年「大陸政策」,要向東亞大陸擴張,日程安排是:吞併琉球,侵佔中國的台灣,征服朝鮮,侵略中國的「滿蒙」,進軍中國內地,最後征服世界。神社建於明治二年(1869年),最初叫「東京招魂社」,1879年改稱靖國神社,位於東京都千代田區九段,離皇宮只一箭之遙,與日本政府辦公樓毗鄰,137年來反覆重建擴充,佔地約10萬平方米,是應日本向外擴張侵略戰爭需要而建的。空中俯瞰,靖國神社形狀有如一把大菜刀,刀頭朝西,刀柄朝東,與日本「大陸政策」相吻合。

中日「經熱」勢必降溫

百多年來,日本軍國主義的精神支柱就是國家神道,它的兩大精神本營是伊勢神宮和靖國神社,後者更被視為「武魂軍廟」,長期來是好戰軍人的參拜聖殿。戰前,它歸陸軍、海軍管轄。在戰爭年代,成為出征日本士兵的精神支柱。日本士兵出征時的口號:「死後相會於靖國神社」。它把明治維新以來歷次戰爭(都是對外侵略戰爭)的陣亡者作為「神明」祭拜,供奉約250萬個官兵牌位,包括1978年遷入的東條英機等14個二戰甲級戰犯和2000多個乙級、丙級戰犯牌位,把二戰戰犯當「民族英雄」,為其「歌功頌德」。把侵略戰爭稱為「聖戰」,將其陣亡者稱為「英靈」。

靖國神社內有刻著紀念「大東亞戰爭」的石柱,還設有一個歌頌二戰日軍「功績」的戰爭博物館──「游就館」。在館內,有軍刀擺設,有日軍在長城、南京中山門、徐州、武漢等處勝利歡呼的雕刻,也有不少南京城破,「皇軍進城」等等為頌揚二戰日軍戰績的圖片資料。在館外空地上,有日軍使用過或繳獲的各種重型武裝配備及戰利品,還有一組戰史浮雕牆,除了三幅日俄戰爭場景外,其他都是描畫日軍在中國的情形。

戰後,裕仁曾8次參拜過靖國神社,最後一次是1975年。當時,日本前首相三木武夫參拜靖國神社,受到日本國內非議。1978年10月,靖國神社以為國犧牲的「昭和殉難者」之名義,將東條英機等14個甲級戰犯和2000多個乙級、丙級戰犯牌位移入靖國神社參拜,而裕仁天皇以至現在的平成天皇,在那之後沒有去靖國神社參拜。

自1975年起,日本歷屆在任首相均以「私人身份」到靖國神社參拜,每次都引起中國、韓國的強烈抗議和不滿。1985年的日本投降40周年,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康弘宣布公式參拜,激起中韓強烈抗議,結果他從第二年起就停止參拜,並於1986年發表有關不參拜靖國神社的公式談話。2006年8月13日,中曾根對小泉自2001年上台以來,年年參拜靖國神社提出嚴厲批評,說小泉不顧大局亂拜。

小泉這次不顧大局亂拜,必令日本在亞洲的外交陷於更加孤立的境地,從而損害了日本國家利益。日本是亞洲國家,外交戰略應該重視改善與亞洲鄰國關係,特別是要改善與中國關係,這才符合日本的國家利益。但是,2006年8月12日,安倍晉三宣布競選自民黨總裁時,卻公開竭力支持小泉再度參拜靖國神社,令後小泉時代的中日關係難以樂觀。民意調查顯示,他的支持率一直遙遙領先,他和其外祖父岸信介、其父安倍晉太郎,都是日本極右政要。安倍主張:「中日之間,應當制定政經分離原則。」其實,這是一廂情願的想法,中日政治上交惡,必將影響中日經貿發展,「政冷經熱」局面不再,「經熱」勢必降溫。

「去宗教化」換湯不換藥

2006年8月8日,日本外長麻生太郎公布了一個「靖國神社改革」方案,主張將神社「去宗教化」,讓它再次披上戰前「國有化」舊衣,以擺脫被「政教分離」糾纏的嫌疑,今後可讓首相、天皇安心去參拜。這是個換湯不換藥的方案,靖國神社的軍國主義性質不變,而且是個大倒退,協助靖國神社恢復戰前「國有化」,居心叵測。

戰後,為預防日本重蹈軍國主義道路,靖國神社被限制與政治掛鈎,去掉戰前「國有化」,被改為「宗教團體」。同時,新制定的憲法也規定政教分離。1974年,一些自民黨保守派議員,在眾議院提出法案,提議讓靖國神社翻身,恢復戰前「國有化」身份,由於遭到國會中在野黨反對,未能得逞。現在,麻生的「靖國神社改革」方案,只是1974年右翼提案的翻版而已。

2006年4月,安倍秘密參拜靖國神社,他若勝選日本首相,必將繼續參拜。靖國神社問題,今後仍會困擾著中日關係,小泉再開惡例,難辭其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