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基文   大公网 | 新加坡联合早报网 | 地平綫月刊 | 南方报业 | 凤凰周刊 | 鏡報 | 信報 | 中国台湾网 | 集邮者之家
 
史蹟印證南海諸島屬中國/ 王基文
2011-8-5
南海局勢目前仍緊繃。南中國海周邊國家,特別是越南、菲律賓,因南中國海主權問題和中國起爭端而關係緊張。

菲律賓近期頻頻猖狂挑釁中國,不是採取措施促使南海主權爭端降溫,反而令南海緊張局勢升級,不僅嚴重傷害中國人民感情,也給地區和平穩定帶來新威脅。

菲律賓肆意稱南沙群島部分島礁是「菲律賓領土」,名為所謂「卡拉延群島」(Kalayan Islands),這是歪曲客觀事實的謊言。實際上,不論從歷史還是國際法上說,南中國海諸島包括南沙群島及其附近海域主權都是屬於中國,為中國固有領土。菲律賓侵佔中國南沙群島9個島礁,乃是竊土盜海行徑,應該完璧歸趙,回歸中國。然而,菲律賓卻倒打一耙,反誣中國。

漢代已有記載

「先佔為主」,乃是公認國際法的重要準則,現在仍然是有效的國際法重要準則。南中國海諸島包括南沙群島在內原是無主地,而中國對它是「先佔為主」,即是中國最早發現、命名和經營開發,而且由歷代中國政府連續不斷行使行政管轄權和主權。這些有大量史籍記載為憑,不容抹煞。故而,南中國海諸島,包括南沙群島在內,乃是中國固有領土。

早在漢代,中國已首先發現南中國海諸島,並首先在南海航行和從事生產活動。東漢楊孚《異物志》記載:「漲海崎頭,水淺多磁石,繳外大舟,錮以鐵葉,值之多拔。」「漲海」是中國古代對南海最早稱謂;「崎頭」為中國古代對嶼礁和淺灘之稱呼。楊孚記載表明,至晚在東漢,中國已初步了解南海基本特點。三國時期萬震《南州異物志》,記載了從馬來半島回中國航線,指出:「東北行,極大崎頭,出漲海,中淺而多磁石。」萬震記錄說明,至遲在三國時期,中國已發現並航行於南沙群島及其附近海域。

《隋書》記載:公元607年,「(常)駿等自南海郡乘舟,晝夜二旬,每值便風,至焦石山,而過東南,泊陵伽缽拔多洲,西與林邑相對,上有神祠焉。」說明隋朝已將南中國海諸島劃為中國一個郡,稱為「南海郡」,明確把它歸屬中國版圖。

唐代賈耽《廣州通海夷道》記載:「廣州東南海行二百里,至屯門山,乃帆風西行二日,至象石,又西南三日行,至占不勞山,山在環王國東二百里海中。」按航程,象石即西沙群島。

明確列入版圖

宋代趙汝適《諸蕃志》記載:「暇日閱《諸蕃圖》,有所謂石床、長沙之險,交洋、竺嶼之限。」石床、長沙指中沙、南沙二群島,位於中國界限之內,為當時航道險地。中國與東南亞國家疆域,在交洋與竺嶼。「交洋」,即交趾洋,今北部灣;「竺嶼」,即「Pulo Aor」,今馬來西亞半島東岸外海島。此時,中國南海疆域更加明確。宋代傳承前朝行政設置,將南中國海諸島列入廣東瓊州管轄範圍。當時,南中國海諸島及其附近海域已成為中國人民經常活動區域,西沙群島及其附近海域更是中國水師巡防的重要海域。

元代汪大淵《島夷志略》,明確將南中國海諸島區分為西沙、東沙、中沙、南沙四個群島。他從1329年到1345年曾親赴南海和印度洋一帶,途中必經南沙群島。

明代李薈、權近有《混一疆理萬代國都之圖》(公元1402年),圖中在南中國海諸島分別標註有石塘、長沙、石塘海等地名,它們分別是今東沙、西沙和中沙、南沙。明朝關於南中國海諸島的史籍和輿圖頗多。

清代,康熙末年《海道針經》(乙)《指南正法》對中國到東南亞國家的航線、航程、地理地勢都有十分詳細記載,還對不同群島分別命名。陳倫炯《海國聞見錄》,詳細記錄了南海地理形勢、部分資源情況,以及對南中國海諸島作了詳盡而精確的記載。清朝將南中國海諸島正式列入中國版圖,並明確置於廣東省瓊州府萬州管轄。

然而,從東漢到清朝漫長歷史過程中,東南亞國家由於航海技術落後,無法遠航到南中國海諸島,對南中國海諸島一無所知,何來「擁有」南中國海諸島領土主權之有?

綜上所述,中國歷代史籍記載表明,南中國海諸島包括南沙群島在內,中國是「先佔為主」,而且具有單一性和連貫性。中國擁有南中國海諸島包括南沙群島及其附近海域的合法主權,是有公認國際法準則為依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