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基文 大公网 | 新加坡联合早报网 | 地平綫月刊 | 南方报业 | 凤凰周刊 | 鏡報 | 信報 | 中国台湾网 | 集邮者之家 |
吳伯雄倡政治議題會談 / 王基文
2012-12-27 |
1992年12月3日,大陸海協會與台灣海基會達致共識: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共同努力謀求國家統一。後稱「九二共識」。20年來,兩岸關係在九二共識基礎上曲折向前發展,如今在經貿、文化、人員往來等方面,取得了寬領域、多層次的豐碩互動成果,充分彰顯出堅持「九二共識」的重要意義。而一個中國框架是「九二共識」的核心,兩岸只有遵循一個中國框架,才能獲得良性發展。一中原則改一中框架是善意。 2008年,國民黨重新執政,兩岸兩會終於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恢復談判。2008年至2012年期間,海協會會長陳雲林與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代表兩會共簽署了包括《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在內的18項協議,實現了全面「三通」、大陸赴台個人遊等一系列政策,成果豐碩。 兩岸關係應「政經並重」 2012年11月8日,中共十八大報告,提出鞏固深化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新主張、新論述:一是首次把堅持「九二共識」寫入黨的代表大會正式文件;二是提出兩岸雙方應增進維護一個中國框架的共同認知;三是強調加強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制度化建設;四是主張探討國家尚未統一特殊情況下的兩岸政治關係並對此作出合情合理安排。 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經過四年多時間,已由開創期步入鞏固深化新階段。兩岸經貿、社會、文教關係的深入發展,必須要與兩岸政治關係的發展協調同步。過去四年多兩岸關係「只經不政」的發展,政治關係與經濟關係不平衡、不協調、難以持續的問題已相當突出,為突破這個發展瓶頸,今後兩岸關係應由「只經不政」或「先經後政」發展為「政經並重」。故而,中共十八大報告希望在國家尚未統一之前,探討兩岸政治關係,並作出合情合理安排,商談建立兩岸軍事安全互信機制、協商達成兩岸和平協議等等。 今年7月,賈慶林提出「大陸和台灣同屬一個國家」,是對馬英九今年「5.20」就職演說提出「一國兩制」的善意回應。馬英九有意迴避「中國」一詞,其實,「大陸和台灣同屬一個國家」與「一國兩區」,二者所說的一個國家當然都是中國。「中國」一詞不是政治實體概念,而是民族範疇。當年,林則徐創「中國」一詞,即為民族範疇。故而,台灣不必迴避「中國」一詞。 將「九二共識」歸為一中各表,不是馬英九上台後才提出來,早在1992年12月3日台灣海基會的表述中即已提出。然而,2005年兩岸政黨交往取得突破性進展,國民黨主席連戰、新黨主席郁慕明、親民黨主席宋楚瑜相繼訪京,與中共總書記胡錦濤會談,他們均認同一個中國原則,不提一中各表。馬英九一直強調一中各表,是囿於台灣島內政情。其實,兩岸同屬一中,雙方共擁一中主權,彼此平等,並無矮化台灣,不必強調一中各表。「九二共識」,「一中」是共識,「各表」是分歧,既是分歧,就不是共識,應以擱置、化解處之。 解「各表」分歧對台有利 一中各表提法對台灣反而不利,因為大陸比台灣地大人多邦交國眾,差距懸殊,而且大陸還擁有聯合國合法席位,說「中華民國」代表一個中國,國際社會不會認同。化解「各表」分歧,對台灣有利。 祈望今後,在兩岸一中和解和平發展經過四年多,已由開創期步入鞏固深化新階段,盡早簽署兩岸和平協議,結束敵對狀態,永不內戰,終止內耗。簽署兩岸和平協議,符合兩岸同胞福祉,是兩岸同胞的呼聲。新黨主席郁慕明,著名前立委邱毅,近日均呼籲盡早簽署兩岸和平協議。 12月22日台灣又舉辦「九二共識」二十周年論壇,唐樹備、蘇起等數十名兩岸著名專家學者參加了研討會。國民黨榮譽主席吳伯雄在研討會致辭時表示:九二共識是白紙黑字的歷史事實;兩岸不太可能只談經濟文化、不談政治;兩岸雖不能一步到位簽署和平協議,但是可以逐步進行政治相關議題的會談;兩岸在經濟利益、文化血緣是同,在對政治制度、生活方式、價值觀等方面有異,但也可以拉近。 祈望在簽署兩岸和平協議之後,將來通過協商,最終邁向兩岸和平統一,結束祖國第十次分治,實現大團結。 賦詩一首:十合──華夏十合貴和統,兩岸開創新篇章。和合神龍復騰飛,超越漢唐非奢望。 作者為新加坡華僑學者 |
http://paper.takungpao.com/html/2012-12/27/content_10_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