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乾隆《坤舆全图》(公元1767年成图),清楚标出钓鱼岛列屿为中国领土,东海系中国海域,具有重大现实价值。
清乾隆巨幅《坤舆全图》(笔者简称为《乾隆图》),为乾隆皇帝钦命绘制,属国家级官方舆图,于乾隆三十二年(公元1767年)成图,系极精致绢本彩绘世界全图,共二轴,图幅纵198公分,横377公分。原存清内务府舆图房,第一幅图舆字114号,第二幅图舆字115号,今珍藏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作者为法国传教士蒋友仁(Michael Benoist,字德翊,生卒年代是公元1715 - 1774年)。
钓鱼岛列屿取名均为闽南方言
蒋氏绘乾隆《坤舆全图》,采用球状投影法,将东西两半球绘于一幅绢本上。东半球绘入亚洲、欧洲、非洲、澳洲;西半球绘上美洲。东西两半球的四周绘有天文图十九幅,浑天仪一架,于图幅的上下左右,填注长短图说三十六处。
蒋图局部:中国、琉球、日本、朝鲜,图中钓鱼岛列屿部份:好鱼须、欢未须、车未须,其色与中国大陆、台湾完全相同,系黄中带浅红,明确标示钓鱼岛列屿和台湾全岛一起属于中国版图。而且,取名全用中国闽南方言的读音,更清楚表明是中国领土。好鱼须即钓鱼屿,欢未须为黄尾屿,车未须系赤尾屿。于闽南方言中,欢与黄,车与赤,未与尾,须跟屿,是语音相似;好鱼,乃捞鱼之意,和钓鱼,系含义接近。钓鱼岛及其邻近两个小岛和三处四个小岩礁,清朝时期习惯合称为钓鱼屿或钓鱼台,因此,图中好鱼须、欢未须、车未须,实际上是包括了整个钓鱼岛列屿。在西欧外文古地图中,好鱼须(钓鱼屿)称为Hao-yu-su;欢未须(黄尾屿)写作Hoan-oey-su;车未须(赤尾屿)填注Tche-oey-su。在闽南方言中,屿、须和外文su同音。
图中,把今之东海,称为皇海,意即大清皇朝之海,明确标示清朝时期,东海是中国海域,主权属于中国,其资源归中国所有。
清乾隆《坤舆全图》,清楚标出钓鱼岛列屿为中国领土,东海系中国海域,具有重大现实价值。日本把中国固有领土钓鱼岛列屿说成是「日本固有领土」,并单方面主张所谓「东海中间线」以东为「日本海域」,不仅违反《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有关「大陆架自然延伸」的原则,亦与权威性历史文献──清乾隆《坤舆全图》记载不符,属强词夺理。
蒋氏绘《坤舆全图》具有权威性
蒋友仁绘制清乾隆《坤舆全图》,参考了中外绘制的世界地图和中国地图。他绘成此图后,将其法文图寄回法国出版,产生重大影响。此后,西方各国出版的世界地图或中国沿海图,相继沿袭蒋氏乾隆《坤舆全图》的画法,明确加载中国台湾岛东北附属岛屿(包括钓鱼岛列屿),确认钓鱼岛列屿属于中国领土。此图涵盖了自十六世纪至十八世纪50年代的东西方地理调查和地理发现的各项重要成果,内容十分丰富,是最新的世界地图。
蒋友仁绘制《坤舆全图》,初绘成图于乾隆二十五年(公元1760年),在是年八月乾隆五十寿诞之前呈献,以祝贺圣寿,乾隆大加褒奖,并赏赐绢数疋。经朝廷审核鉴定后,需要修改重绘,乾隆下旨「另画一张」。乾隆二十五年八月初二,乾隆叔父和硕庄亲王允禄等上奏审核鉴定蒋友仁新绘《坤舆全图》,乾隆于折上谕批:「旨是另画一张泒好中书缮写 钦此
十二月廿四日」。蒋友仁重绘《坤舆全图》,于乾隆三十二年(公元1767年)成图,重绘历经七年之久,可见他绘制《坤舆全图》过程非常严谨。
此图不仅现实意义重大,历史价值亦极显著,堪称中国和世界制图史上集大成杰作。在证实钓鱼岛列屿为中国固有领土、东海属中国海域方面,此图是最全面最权威的舆图。
在蒋氏绘制《坤舆全图》之前,中国的测绘地图事业,已有相当的基础和长足的发展。在康熙年间已绘制成《皇舆全览图》,俗称《康熙图》,为雍正、乾隆两朝及以后各朝的地图制作,奠定了良好基础,一直发挥重要影响,同时也为世界地图学和地理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而在蒋氏《坤舆全图》尚未绘成进献之前,乾隆就已非常重视世界地图与周边邻国的地图。上述给蒋氏绘制《坤舆全图》提供了有利条件。
蒋图关于中国台湾岛东北附属岛屿(包括钓鱼岛列屿在内)和琉球国部份,是吸收了徐葆光《中山传信录》一书所附的《针路图》、《琉球国图》及《琉球国三十六岛图》的画法。蒋友仁是受其好友法国耶稣会士宋君荣(Antoine
Gaubil)的影响。宋在其法文节译本《中山传信录》中所标绘的中国台湾岛东北附属岛屿(包括钓鱼岛列屿在内)的岛名译写,都是采用《中山传信录》中之原音原意。
蒋友仁,1715年10月8日生于法国奥塘(Autun),1737年加入耶稣会,精通天文、地理和历法诸学,于乾隆九年(公元1744年)抵澳门,经钦天监监正戴进贤(Ignatins
Kogler,日耳曼人)推荐,1745年奉召进京。入京后,埋头学习满、汉语言文字、孔孟经典、哲学、历史等中国传统文化,1747年才委令他办事。最初是以建筑设计专家身份效力于圆明园的宫殿建筑方面,如设计圆明园西洋楼外部的喷水池,清廷俗称水法,该水池置有「猛兽相搏」、「群犬围鹿」的雕刻物,由其口中喷出水来,池畔并配置有十二只兽像,每隔一刻钟轮流由其口中按时喷水。他不仅精于建筑设计,而且还熟谙铸造技术。长春园喷水池的铜异兽是他设计,其铸造亦当是由他指导中国工匠完成的。他还曾译过《书经》、《孟子》,译拉丁文《书经》十分审慎,其了解汉文之深,与译笔之忠实,远出以前各译本之上。至于他译《孟子》,卒以多病之身,加之杂务羁累,遂未能竟其业。他为沟通中西文化辛苦劳碌一生,于1774年病逝北京,享年五十九岁。
蒋友仁构筑圆明园喷水池以来,虽然身体状况日益不佳,但为了迎合乾隆心意,争取解除对天主教的禁令,毅然下决心绘制一幅世界地图。他利用余暇绘制这幅地图时,与他交厚的中国官员看见制作中的地图,就劝他献上这幅地图,以祝贺乾隆皇帝五十圣寿。他接受了这个劝告,绘制世界地图更加精心了。他依靠中国学者在图上记入汉字,由于需要照草图誊清,还需求助中国画家。乾隆对蒋友仁所绘地图和图说表示称赞,并就天文学问题和地理学问题,进行了长时间垂询。乾隆在大庭广众面前对这幅大地图大加褒奖,赏赐他绢数疋。审查蒋图的工作由内务府负责,这个内务府聚集了奉勅编修文学类书的学者,并召来了中国的历数学者,共同会议,他们最初几乎都对蒋友仁介绍的地动学说表示异议。而乾隆的叔父庄亲王允禄总是对蒋友仁持友好态度,为他的主张作辩护,将几次会议的结果上奏乾隆皇帝,说明蒋友仁在地图中所作的改正是对的,并且主张蒋友仁的记述内容是确实的。
蒋氏出法文图各国沿袭其画法
蒋友仁绘制的《坤舆全图》,是在康熙年间西洋人南怀仁(Ferdin. Verbiest)《坤舆全图》的基础上,根据新辟西域诸图和他西来所携手辑疆域梗概的内容增补而成的。所谓新辟西域诸图,是指乾隆二十一年(公元1756年)对哈密以西地区测绘的地图,以及乾隆二十四年(公元1759年)对南疆(回部)测绘的地图。蒋图中标出了南怀仁图中未目标乌什、叶尔羌、喀什噶尔、塔什干、阿克苏等地名,应是本于上述地图。蒋图内容也比南怀仁图更为准确,如美洲的加利福尼亚半岛,在南怀仁图中绘成与大陆相分离的北宽南窄形状,而在蒋图内则修改为与大陆相连的细长条状。蒋图用桔黄、蓝、青、绿、红五色标划区域,例如中国桔黄色,日本、印度涂绿色,意大利、法国上蓝色,亚乌里国画青色,野地、世巴土国绘红色等,国界清晰,领土主权明确。
蒋氏绘制乾隆《坤舆全图》,把台湾本岛及其附属岛屿(包括钓鱼岛列屿在内)和中国大陆均涂上桔黄色(或称黄中带浅红),明确标示台湾本岛及其附属岛屿(包括钓鱼岛列屿在内)属于中国版图。他在台湾本岛填注台湾府字样,和福州府、兴化府、泉州府、漳州府一同标示为归于福建省管辖。总之,十分清楚地指出台湾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份。其实,清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清朝即已统一了台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蒋氏乾隆《坤舆全图》的标示,只是如实反映了客观事实。蒋氏绘成此图后,将其法文图寄回法国出版,产生了重大影响,此后,西方各国出版的世界地图或中国沿海图,相继沿袭蒋图画法,明确加载台湾本岛及其附属岛屿(包括钓鱼岛列屿在内)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份。蒋图不仅历史价值极为显著,现实意义亦巨大,它有力反驳了「台独」分子关于「台湾从未是中国的一部份」之谬论,并证实钓鱼岛列屿为中国固有领土。
此外,蒋图图说中,首次向中国人介绍了哥白尼的日心地动学说,并介绍了刻卜勒(J. Kepler)行星运动三大定律和最新的欧洲天文学新成果。可见,蒋图集中反映了中国与西方图家测量地图的最新成就,也是继承东西方地图事业的最优秀的代表。
蒋友仁,除了绘制其《坤舆全图》之外,还参与了《乾隆十三排图》的绘制工作。
清乾隆《坤舆全图》全图和东亚部份之彩色影印图,乾隆于奏折上谕批等影印本,笔者均已汇集在手,是研究此图不可缺者。
作者在新加坡从事学术研究
|